隨著2017年普利茲克獎花落RCR,西班牙建筑再一次成為了世界建筑界的焦點,亦引起了大眾的廣泛興趣。一個植根于加泰羅尼亞地區僅有三萬人的奧洛特小鎮的西班牙本土建筑事務所,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下文對RCR的工作室、奧洛特體育場等5個作品進行解析。
Les Cols Pavellons, 2006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基地平面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不同改造的總平面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帳亭實景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驛舍室內實景
?
萊斯·高爾斯餐廳位于Garrotxa火山國家公園的邊緣,主打用本地農副特產精工細作的最新潮創意美食。自創立至今的十多年間,RCR先后為其設計了餐廳、驛舍建筑,而帳亭是最近完成的一組用于舉辦慶典、宴會和文化活動的多功能構筑空間,配有獨立的廚房。
?
RCR的設計除了忠實于西班牙建筑師根植在地域性實踐的傳統,也在國際化的范疇內受到了諸如密斯的建筑、京都的禪意庭院以及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里查·塞拉耐候鋼板作品等的影響。這使RCR能夠在自由、簡潔的平面基礎上創造出豐富、奇異的空間體驗,而最終的建筑形態也呈現出一貫清雅超脫的平和氣質。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
帳亭平面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帳亭剖透視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帳亭系列剖面
?
帳亭的建設用地一側毗鄰菜園,一側有幾間棚屋,原本平淡無奇。RCR于是決定通過切入地面,再在周邊砌筑石墻來確定一個區域,并沿跨越整個空間的縱向覆蓋了仿佛隨重力自然微垂的幕布般的輕質懸索雙層玻璃屋頂——這也是這個建筑中唯一可明確感知的幾何形體。而從功能上,這一懸浮的屋頂同時具有遮風擋雨、濾光、空氣隔熱、照明以及裝飾性華蓋的作用。在沉重的石墻與輕質屋頂的交接處,建筑師采用了鋼柱的過渡來反映一個清楚、適當的結構體系,同時又形成了側窗采光帶。石墻本身的砌筑轉接也極注重體與面的清晰表達,就好像后工業游牧民族偶然發現了一處古代的廢墟,并決定用一個臨時的屏障來保護它。作為內部空間分隔,建筑師出乎意料地采用農業大棚塑料制成了半透明的簾幕,神奇地賦予一種廉價、平庸的材料以捕捉和過濾光線的詩意。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帳亭內部場景
?
帳亭以一種輕盈纖細的建構方式存在于工業與鄉土、人工與自然、建筑與景觀的微妙界線上。這一尺度的把握為帳亭空間營造了既寬敞、通透,又不失戲劇化新奇感的獨特氛圍。在這一項目中,建筑與美食異曲同工地表達了現代與傳統、西方與東方文化藝術境界的融合。而綜合RCR所有力求表里如一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地域性實踐與極簡美學相結合的精妙之處——它并非物質性元素的少,而是每一種物質元素的應用都能同時發揮多種使用功能,包涵多層次的含義,并最終在一種返璞歸真的精神體驗的引導下被合理而巧妙地銜接在一起。
?
?
RCR工作室?
RCR Studio, 2007
撰文/宋瑋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
平面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
工作室室內場景
?
如果說項目是建筑師精心包裝后的結果,那么工作室則是他們最真實的一面,RCR工作室展現了RCR在三個角度對于建筑的理解:新舊之間的對話,建筑與外部的關系,以及時間的流逝。協調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RCR的另一特點。
?
2007年,他們將一個20世紀初建造的舊鑄造廠改造成自己的建筑工作室——Barberi實驗空間。鑄造廠原本因火災燒焦的墻壁、熏黑的屋頂都被保留下來,這些充滿時間感的要素成為了這個項目強有力的出發點。整個項目僅在必要的空間格局調整中使用現代建筑材料,用以區別新與舊。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軸測分解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工作室實景照片
?
通體被鋼板包裹的辦公室主體同略顯破敗的歷史建筑咬合在一起,內庭院茂密的植物中隱藏著一個以金屬柱子支撐的下沉玻璃盒子,同時展現了建筑和自然的差異和關聯。貫穿兩層的書架,超長懸挑的桌子,充滿小趣味的衛生間......RCR的設計理念和材料選擇的偏好就隱藏在這個房子的角角落落中。過去與現在、建筑與環境在這里以一種妥帖、清晰、相互尊重的方式并存。
?
?
巖石公園
Parc Pedra Tosca, 2004
撰文/王勤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平面圖
?
巖石公園實景
?
巖石公園的建立是整個Garrotxa火山區自然公園環境恢復計劃中的一部分,涉及250公頃用地。其中,公園的核心景觀區由耐候鋼板圍合的折線形健行路徑、火山石礫壘砌的山丘與石壁、脈絡清晰的種植園以及小石屋等元素構成。這一項目獲得了2006年度的歐洲羅莎巴巴景觀獎。
?
作為扎根于奧洛特小鎮的建筑事務所,RCR的三位主設計師非常了解這一地區的自然與歷史。一方面,這里始終不乏一些藝術家因看中火山區自然風貌的野性之美而隱居于此;另一方面,采石、非法占地、任意種植、非法傾倒垃圾等失控的人類行為,正在以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改變著這一地區的地形、地貌與植被。因此,RCR的設計意圖是在清除用地中野蠻生長的灌木叢并停止破壞環境的人類行為的同時,重新塑造一個人工與自然元素相結合的居民公共活動空間,建設一個能夠傳達自然魅力、提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地。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場地及周邊平面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場地分析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巖石公園實景
?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RCR在這一項目中對于火山石和耐候鋼的應用愈發爐火純青,意味深長。從材料本身的性質來看,火山石與耐候鋼,一個天然、一個人為的粗糙形態與觸感,模糊了自然造物與人類活動的界限,使一種有關時間改變質感、質感記錄時間的詩意美感油然而生。從構造角度上分析,火山石礫本身的堆砌并不堅實,仿佛從前被作為一種極普通而廉價的建材隨意擱置的場景再現。但是,當設計師用按照模數精心切割、多角度并置的豎向條狀耐候鋼板在礫石堆中隔出邊界清晰的通道時,礫石堆被賦予了具有觀賞性的形狀,以及成為觀察周邊自然景物的瞭望臺的穩定性。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場地剖面
?
RCR恢復、創造的景觀干預措施使巖石公園在人與自然之間形成一道清晰可辨的邊界——它既不顯突兀,也無違和感;既似永恒,實際又是動態的。它隨天氣、四季變化著形態,亦隨人們的心情而變換角色——此時是充滿童趣的迷宮游樂園,彼時又是靜謐的精神庇護所。
?
?
奧洛特體育場?
Estadio de atletismo en Olot, 2000
撰文/宋瑋+王勤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場地與周邊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鳥瞰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體育場實景
?
這是一座隱于奧洛特郊區的一片橡樹林中,頗具古希臘體育場精神的運動場;它一方面服務于鎮上居民的健身活動,另一方面也為臨近的小學校提供了一個體育課場地。整個體育場分幾期先后完成,包括作為主體部分的田徑場地、一個高于體育場地4米左右并同小鎮道路相接的入口,和一系列小品式的景觀與照明裝置。整個項目實際上是RCR為奧洛特制定的城市發展策略中的一部分,其基本目的是想證明即便是體育場一類的大型人工設施,也可以在不破壞小鎮整體自然環境的基礎上被建造——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整個體育場無論是從位置、入口的處理還是建筑的體量,都是一次反常規的操作。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立面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剖面圖
?
如果你是駕車前往這個運動場,最近的機動車道和停車區域距離入口也有300米。小鎮居民需要通過一條兩側都是樹林的沙石小徑步行至體育場入口。先是進入路邊的一個小木柵欄門,然后才會看見10米之外由RCR設計的入口建筑,如此便消減了新建筑對小徑鄉野氛圍的沖擊。整個建筑實際上包括兩層,同小路齊平的上層內置了廁所等公共服務類的功能,同運動場地齊平的下層則設置了更衣室和健身房等專業運動配套設施。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
體育場實景
?
建筑師在直角三角形的建筑體量上繼續做減法,構成了具有引導性的景框式入口,從此通過兩側的長坡道到達下層運動場。耐候鋼板對建筑與坡道渾然一體的包裹使建筑呈現出擋土墻的效果,從而被納入了人工景觀的語匯之中。鋼筋間隔碎石作為室外鋪地的做法,有些日式庭院的意味,但更突出了工業的質感。
?
運動場中的植被在經過建筑師的篩選和藝術性處理之后被保留下來,展示著一如既往的四季更迭。兩側的石砌看臺與若隱若現的入口建筑則沿著初始場地有機的拓撲關系,構成了一道極微妙且更具美感的人工界線。
?
貝爾洛克酒窖?
Bell-Lloc Winery, 2007
撰文/宋瑋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
場地與周邊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酒窖實景
?
Bell-Lloc在加泰羅尼亞語中的意思是“美麗的地方”,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匚挥谄鸱纳角鹬g,黃土之上是一片繁茂的葡萄樹?;厣显揪陀幸蛔《Y拜堂和小報告廳,所以建筑師的任務是既要處理好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也要根據當地地形做出判斷。三位建筑師將酒廠設計為一座嵌入地下的建筑,在這里,周圍美好的景觀和建筑自然地融為一體。這樣既可不損害葡萄生長所需的土壤,又保證了酒窖清涼幽暗的儲藏條件。正如建筑師自己所說:酒窖像是自然而然地散布到了地下世界,又像是隱藏于葡萄園下的陵墓。
?
?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平面圖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酒窖局部場景
在這個設計之中,主要材料是石頭與鋼——正是材料本身的單純,讓參觀者能在人造環境下更清晰地感受到自然,使建筑物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鋼板之間的開口將天然光線引入室內,在穿梭過程中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時間,在去物質的策略下卻能感受到物之本源的魅力。行走在地下酒窖是一段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可以聽到寧靜,看到光陰,嗅到酒的芬芳,觸摸到材質的力量,感受到溫度的變化,最終品嘗到美酒。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普利茲克獎得主RCR的5個作品]()
剖面圖